視頻產品的價值越來越得到用戶和市場的認可,熱門影視產品賣出上千萬元版權使用費已不再是讓人意外的新聞。但是,盜版鏈接傳播、影視節目被碎片化傳播等版權問題仍然困擾著版權方。
保護視頻產品的價值不受盜版侵蝕,技術方面的研發和運用是關鍵。在2019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19)上,China DRM護航超高清生態—融合媒體數字版權管理高峰論壇召開,中外嘉賓分享了技術怎樣為數字版權管理提供支持。
加強源頭管控是防盜版前提
DRM的英文全稱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中文翻譯為數字版權管理。據廣播科學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郭沛宇介紹,數字版權管理是指采用技術、管理、法律等手段保護數字版權所有者、數字版權服務提供者等多方的合法權益,防止版權內容被非法使用,確保產業鏈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它是支撐和保障健康有序的媒體生態的基礎。
美國電影實驗室首席技術官吉姆·赫爾曼在介紹國際超高清內容版權保護進展時強調,實際上,數字版權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源頭上反盜版,也就是防止高品質檔案數據的副本被泄露出去。他建議版權方在源頭解決盜版的問題,不要等到事后再解決。
赫爾曼說,源頭泄露有巨大的破壞力。電影還沒有上映,原始的副本就流出去了,這些片源進入到消費領域,卻沒有形成正式的產品,大家就可以隨便看,而且可以免費到網站上去下載。在這種盜版泛濫的情況下,制片公司無法宣傳,市場宣發工作也沒辦法做了,這個時候再去反非法拷貝和反盜版意義不大。因為影片內容早就泄露出去了,這會給版權方造成巨大損失,比如《金剛狼》《星球大戰》等影片都遇過這種情況。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赫爾曼介紹,從影視節目的制作流程看,實際上會有很多企業參與其中,有接觸片源的機會。比如,負責早期拍攝的制片公司,還有一些負責剪輯、特效等后期工作的公司,以及為影片的本地化提供配音服務的公司等。在眾多環節中,總是有些環節、有些人,能夠接觸到毫無密碼保護的內容。因此,版權方必須要有相應的控制流程或者方案,保證不會有人非法進行復制,即使有復制的副本也不能被非法泄露出去。
加密技術為版權內容“上把鎖”
赫爾曼提到的密碼保護技術,是目前影視產品防盜版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論壇中不少嘉賓提到了加密技術。
郭沛宇說,數字版權管理技術體系架構中,密碼技術扮演著重要角色。DRM服務端包括幾個環節:內容加密環節、密鑰管理環節、密鑰網關環節和內容授權環節。內容加密環節就是負責對內容進行加密,同時密鑰會安全送給密鑰管理環節,密鑰管理對密鑰進行安全存儲和管理。密鑰網關負責從密鑰管理環節安全拿到密鑰,也為內容授權環節提供密鑰檢索服務,根據內容密鑰和密鑰授權的環節傳送來的用戶請求以及用戶公共密鑰證書,針對內容密鑰進行安全加密之后送給內容授權環節。內容授權環節把密鑰使用規則和受保護的密鑰組合打包成許可證,然后統一送給終端。
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是提供商用密碼產品服務的廠商,公司高級總監趙云輝介紹,密鑰可以保證版權方的權益,因為所有的版權方加密內容以及密鑰不會直接發送到各個運營方或者最終的終端,發送過程都是通過密鑰網關的轉換。這樣的轉換能實現版權方和運營方的目標,同時為運營商帶來一個好處,就是針對不同的版權方能夠非常方便地接入,不需要運營商作出很大的改動,運營商把密鑰網關進行接入后,后續各類內容都很容易接入。
版權標識嵌入為維權留伏筆
一般來說,照片的水印能夠很明顯地被看到,很多時候,在視頻中也可以加入水印,用來防止盜版、追溯盜版源頭。以添加水印等技術為視頻加入版權標識的技術手段,是論壇關注的另一個焦點話題。
北京中視瑞德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劉杰說,互聯網蓬勃發展對版權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版權內容確權難,一旦發生侵權行為,權利人如何證明權利歸屬是一個難題。此外,發現侵權內容也很難,侵權內容往往被淹沒在海量數據當中,要把侵權內容準確找到,無異于大海撈針。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中視瑞德提出了對應的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即通過版權標識的嵌入和提取,將權利的歸屬與媒體內容進行有效綁定,從而在發生侵權的時候可以進行有效確權。“我們進一步通過全網采集和媒體特征的指紋技術,讓計算機幫助我們在互聯網的數據海洋中打撈侵權內容,一旦發現侵權現象后,會有專業的法務團隊協助用戶進行維權。”劉杰說。
北京數碼視訊科技集團融媒體事業部安全產品總監張子希介紹,他們嵌入視頻的數字水印,對于畫質沒有肉眼可見的損失。發現盜版以后,僅僅需要20—30秒的視頻樣本就可以通過水印信息查找盜版源頭。
北京永新世博數字電視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李志東說,其公司研發了一套追根溯源產品,可以支持版權水印的追蹤,還有終端水印的追蹤。基于這套產品,運營商可以直接定位盜版片源的位置。
然而,李志東也提到,光是提供一套版權保護方案,或者提供一套水印解決方案是遠遠不夠的,運營商更需要的是一套基于版權監測系統的服務。北京永新世博數字電視技術有限公司就致力于提供基于廣播電視、IPTV、互聯網視頻以及短視頻的一整套版權監測系統,使用水印嵌入技術、追根溯源版權技術、自動比對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為運營商提供一整套的版權溯源服務。
作者:隋明照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發布時間:2019年3月28日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