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20年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作報告
一、2019年主要工作
一年來,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市場監管總局黨組的帶領下,踐行新理念,突出高質量,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主要目標任務。
——知識產權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場合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并由中辦、國辦印發實施。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人員和業務融合不斷深化。知識產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機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商標品牌戰略和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全年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實用新型158.2萬件,外觀設計55.7萬件;國內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3件,提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注冊商標640.6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達到2521.9萬件,平均每4.9個市場主體擁有1件注冊商標;累計批準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385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5324件;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突破1500億元。前11個月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到371.9億美元,其中出口額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2%,知識產權質量效益持續快速提升。
——知識產權塑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取得新進展。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持續提升,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縮至17.3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縮至4.5個月,超額完成國務院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專利審查質量用戶滿意度指數達到84.8分。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78.98分,再創新高。全年累計減免專利商標相關費用79.3億元。開展專利代理機構審批告知承諾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中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
——知識產權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加有力。“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取得一批務實成果。參與完成中歐地理標志合作與保護協定談判。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完成17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掛牌運行。成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全年共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6.1萬件,同比增長10.4%;收到中國申請人提交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6491件。
2019年,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按照國務院部署,全面啟動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2021-2035)制定工作,完成綱要初稿。制定實施2019年度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深入實施“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印發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指引。發布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經驗和典型案例,新增試點示范城市18個、試點示范縣88個、試點示范園區35個、優勢示范企業2239家。與上海市、廣東省政府開展合作會商。山東、貴州、青海、云南等地調整成立新的知識產權戰略工作協調機制,山西印發《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行動方案》。
二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配合完成商標法修改,大幅提高侵權懲罰性賠償標準,規制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繼續推進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修訂。完成《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辦法》《規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定》等部門規章制修訂工作。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基礎性法律制度研究。《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湖北發布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知識產權保護規定,河北發布奧林匹克標志保護規定。
三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牽頭制定《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思路,中心數量達到26家。制定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例指導相關規定。印發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繼續推進知識產權規范化市場認定和仲裁調解機構能力建設試點。發布統一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開展地理標志資源普查和專項整治,印發國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開通地理標志電子申請保護平臺。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有關標志的保護。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全系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3.9萬件,同比增長13.7%。北京世園會知識產權保護實現“零投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簽署長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執法協作協議,湖南、陜西推動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安徽建立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名錄,江蘇、北京、上海開展重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產地、銷售地和流通地聯動保護。
四是大力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制定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推進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聯合財政部確定第三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與銀保監會、版權局共同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引導開發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工具,完善資產評估體系。圍繞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開展專利分析。推動出臺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分類。福建建成“知創中國”知識產權綜合運營公共平臺,廣東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浙江出臺知識產權生態優化行動實施方案,山東打造“知銀保”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江西、重慶、貴州、寧夏、新疆、西藏依托商標品牌和地理標志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五是加快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印發實施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若干意見。啟動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立項。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上線運行。會同教育部批復建設23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專利代辦處、商標受理窗口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網上業務辦理事項進一步拓展,專利、商標網上申請比例分別達到98%和94%。制定出臺知識產權基礎信息數據規范。持續拓展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渠道,擴大專利數據開放范圍。專利文獻資源量達到1.3億件,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基地和文獻服務網點達到132個。面向企業開展專利信息利用能力提升工作,舉辦各類公益講座,培訓8萬余人次。遼寧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吉林、廣西、海南、貴州深入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內蒙古、安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深入開展企業知識產權幫扶工作。
六是加強知識產權領域綜合監管。開展專利代理“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約談代理機構820家,責令整改406家,立案查處108件,專利代理行業秩序明顯好轉。完成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換屆。規范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認證工作,集中解決貫標認證過程中存在的違規套利和“咨詢機構編本子、認證機構蓋章子”“兩張皮”等突出問題。上線中國專利質量監測系統,開展專利申請政策專項督查,持續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囤積等行為,通報非正常專利申請3.8萬件,駁回非正常商標申請3.9萬件。河南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質量的若干意見》。
七是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中芬、中法有關知識產權文件簽署。舉辦中歐、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積極參與中美歐日韓、金磚五國、中日韓、中蒙俄等知識產權合作。加強與歐洲專利局、歐盟知識產權局和英、法、德等國家知識產權機構的雙邊合作。上海、江蘇等地舉辦知識產權國際研討會,黑龍江、湖北、安徽、福建等地開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活動。
八是強化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基礎。成功舉辦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聯合中宣部首次舉辦“中外媒體走進知識產權局”活動,加大知識產權新聞發布力度,支持中國國際電視臺制作英文紀錄片《中國專利》,面向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集中宣傳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成就。中國專利年會升級為知識產權年會。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首次在西北地區舉辦。組織開展中國專利周、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和知識產權競爭未來、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采訪活動。推動增設知識產權專業職稱。組織開展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人員輪訓。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學校達到165家。備案商標代理機構達到4.6萬家,專利代理機構超過2600家,執業專利代理師超過2萬人。
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深化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強化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激發了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干事創業精神,集中整治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為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2019年各項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部門、各地方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系統干部職工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志們,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走過了非凡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國內艱巨繁重的恢復重建任務和西方國家的封鎖,我國依然制定頒布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商標注冊暫行條例》等知識產權法規,對實施專利、商標制度作出了初步探索。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我國陸續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并加入了幾乎所有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世紀之交,我們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主動修改完善了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使其整體上達到了知識產權國際通行標準。2008年,國家頒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知識產權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引領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牢固確立了知識產權大國地位,開啟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征程。回望過去,歷程充滿艱辛,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知識產權發展歷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得益于黨對知識產權事業的堅強領導和作出的頂層設計,得益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提供的豐沃土壤,得益于幾代知識產權人堅持不懈的接續奮斗,得益于全國上下的熱情支持,也得益于國際社會提供的有益經驗。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二、準確把握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新任務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決定,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知識產權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一)牢牢把握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根本遵循。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必須明確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知識產權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做好知識產權工作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目標任務、思路舉措和工作重點,為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圍繞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圍繞重要原則,強調要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圍繞目標任務,強調要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圍繞思路舉措,強調要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環節,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改革完善保護工作體系,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圍繞工作重點,強調要全面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等。這些重要論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具體要求,是知識產權發展一般規律與我國實踐探索的科學概括,是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根”與“魂”,必須學深悟透,始終遵循。
(二)不斷夯實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制度基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必須夯實制度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門類較為齊全、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制定實施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有力保障了知識產權制度的運行。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制度層面依然存在缺乏時代性、創新性、針對性、有效性等問題,成為制約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障礙。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制度創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制度,加快形成更加符合國情、適應時代需要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要圍繞法律制度建設,盡快完成專利法新一輪修改,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快地理標志相關立法,加強基礎性法律制度研究,更好實現知識產權領域的良法善治。要以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制定出臺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規劃好未來一個時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思路和戰略舉措,使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梯次推進、壓茬進行。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制定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措施,實現法律法規、戰略規劃、具體政策的有機銜接、協調聯動。
(三)繼續完善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體制機制。
體制順則運行暢,機制活則效率高。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繼續完善知識產權體制機制。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知識產權管理進行了重大調整,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新組建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現了知識產權綜合管理。各地方根據中央改革精神,立足地方實際,對所在地區的知識產權管理進行了相應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深化業務和人員融合,努力實現“物理變化”基礎上的“化學反應”,切實打通全鏈條,貫通各類別,形成新優勢,形成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要準確把握知識產權與市場監管的內在聯系,推動知識產權工作與市場監管工作有機融合,彰顯知識產權的創新屬性和市場屬性,更好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要認真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體制機制。一方面,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事權,加大宏觀管理、區域協調和涉外事宜的統籌,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另一方面,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支持地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構建從中央到地方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實現上下聯動。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明確政府部門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權力邊界和職責重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政府的事情,激發市場的活力,努力實現政府引導規范和市場內生發展的“雙輪”驅動。
(四)努力打造適應新時代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干部隊伍。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迫切需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要強化政治引領,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主動適應機構改革以后知識產權部門職責定位、運行機制、業務內涵和工作重點的新變化,積極學習新理論,熟悉新業務,掌握新技能,滿足新需要。要強化法治思維,嚴格依法行政,著力提升知識產權行政效能和保護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和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要進一步強化抓落實的能力,提升政策執行力,注重工作實際效果,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疏通堵點,打造亮點。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務實作風推動務實發展。
三、2020年工作重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收官之年,我們還將制定完成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做好今年的工作事關當前,影響長遠,十分重要。今年知識產權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制度,深化改革創新,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奮力開啟新時代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征程。
(一)加強知識產權頂層設計。
加快制定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完成綱要文本編制工作,按程序報請中央批準,完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協調機制和支撐體系。制定實施年度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引,深化知識產權強省、強市、強企建設,更好支撐國家區域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制定知識產權強省(市、區)戰略。
認真做好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開展《“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實施總結評估,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與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的有機銜接,優化事業發展指標設置。各地要認真總結本地區“十三五”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成績、經驗和不足,謀劃好“十四五”工作。
繼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積極配合做好專利法修改,同步推進專利法實施細則修訂。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導向,做好《專利審查指南》新一輪全面修改,完善相關領域審查標準。加快商標、地理標志相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制修訂工作,研究推動商標與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協調發展。加強知識產權基本法研究。各地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地方法規。
(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高標準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制定實施落實意見的推進計劃,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督促指導和績效考核。各地要認真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制定配套措施,加強綜合保障,確保任務落實。
加快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優化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布局,拓展工作思路,豐富職責內涵。深化知識產權領域誠信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對嚴重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大力培育仲裁機構,完善調解制度規范。各有關地方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軟硬件建設,確保中心高效運轉,滿足地區發展需要。
健全執法保護業務指導體系。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和行政裁決試點示范工作。加快出臺商標侵權判斷標準。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典型案例評選發布工作。加強在查處商標違法案件中的馳名商標保護工作。加大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保護。建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與專利確權程序的聯動機制。各地要加強跨區域執法保護,形成工作合力。
加強保護能力建設。建立執法人員輪訓制度,提高執法專業能力。深入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高效運行,建設布局一批地方和海外分中心。各地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加大投入,提升能力。
做好地理標志和官方標志的保護工作。研究制定地理標志審查指南,健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準化體系。穩步推進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換標工作,優化專用標志核準流程。加強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保護,著力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知識產權立體化保護。
(三)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審查提質增效。
持續提升專利審查質量效率。進一步加強審查能力建設,完善質量評價機制,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6個月以內,提高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審查質量。完成專利審查和檢索系統智能化升級(一期)。完善集中審查、優先審查、專利審查高速路、延遲審查等模式。
持續提升商標審查質量效率。將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4個月。優化審查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審查質量管理。深化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推進商標評審、異議、撤銷等業務的電子化。加快智能審查系統開發,加大人工智能技術在審查中的運用。嚴厲打擊商標囤積、惡意注冊等行為。
(四)大力促進知識產權價值實現。
健全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機制,推動建立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和技術市場合同登記的專利信息披露制度。推動國有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資產管理制度,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制。做好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分類管理,加快重點城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綜合示范,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力爭全年增長20%以上。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探索開展專利與技術標準融合試點。各地要繼續探索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有效機制。
提高創新主體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支持中央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開展優勢示范企業培育工作。全面落實知識產權服務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入推進高校、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做好知識產權會計信息披露工作。規范和優化企業、高校、科研組織、專利代理機構貫標工作。編制《創新過程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草案。各地要進一步優化PCT國際專利和國內發明專利獎勵資助政策,強化質量導向,規范資助行為。全面取消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申請注冊環節的資助與獎勵,重點支持做好后期的保護和運用。
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出臺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高標準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打造服務業品牌機構。深入開展專利代理專項整治,規范商標代理行為,打擊非法代理。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知識產權認證行業監管體系。各地要切實加強對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監管,營造規范有序的行業環境。
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核算與發布機制。建立重點產業與國際專利分類參照關系。編制產業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報告。大力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深入開展地理標志精準扶貧和商標富農工作。深化知識產權軍民融合。出臺專利導航項目實施指南,協調推進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工作。各地要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服務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五)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落實好關于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社會公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相關評估,選樹先進典型,推廣經驗做法。積極配合開展國內營商環境評價,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相關評價指標。
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協調機制,注重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圖書情報機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區域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發展,提高服務可及性。新建30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和一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加快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主干網絡建設。保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有效運行,推進業務服務、政務服務和信息服務“一網通辦”。推動地方設立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建設“一站式”服務大廳。
整合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資源。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知識產權保護監測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立項。持續推動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和資源平臺整合利用,擴大基礎信息開放力度,指導支持社會機構開展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的宏觀統籌和分類指導。
(六)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深化“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辦好2020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繼續面向發展中國家開展知識產權學位教育培訓,提升知識產權能力。
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加強對知識產權國際前沿動態的跟蹤研判,積極做好有關應對工作。
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格局。進一步加強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全領域合作。鼓勵社會團體開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支持地方舉辦高水平知識產權國際交流活動。
(七)強化知識產權事業綜合保障。
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大力倡導和培育知識產權文化理念,開展知識產權公益宣傳活動,進一步做好知識產權對外宣傳,探索開展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就海外展。組織辦好世界知識產權日、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中國專利周、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設計博覽會,支持辦好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等活動。深化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工作。各地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工作。
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做好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人員輪訓工作。做好知識產權職稱制度改革實施工作。支持高校知識產權學科建設,繼續推動設立知識產權專業學位,著力培養知識產權急需緊缺人才。加快推進知識產權特色智庫建設。各地要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等資源,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實務型人才培訓。
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我們要始終堅持黨對知識產權事業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推動機關黨建工作與知識產權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引導和激勵全系統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進一步發揮好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
同志們!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牢把握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時代主題、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萬眾一心加油干,著力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奮力開啟新時代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征程!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