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綱要》政策解讀
一、綱要出臺的背景依據
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保護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2021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強國綱要》),是繼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后,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又一份綱領性文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向知識產權事業未來15年發展作出的重大頂層設計。《強國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強國綱要》,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強市綱要》。
二、綱要的主要內容、主要特點
《強市綱要》包括8個部分23條。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兩個方面。發展目標包括:到2025年知識產權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激勵創新創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以及到2035年我市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基本完備等遠景目標。
第二至七部分,重點任務。從知識產權制度體系、保護體系、市場運行機制、公共服務水平、人文社會環境、交流合作機制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完善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強化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夯實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基礎、營造知識產權文化濃厚氛圍、加強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等18項重點任務措施。
第八部分,實施保障。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加大資源投入、強化條件保障,開展督促檢查、強化考核評估等三個方面提出確保順利實施的保障措施。
《強市綱要》緊扣重慶實際,突出重慶特色。一是科學設置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預期目標。其中,短期目標在充分吸納3個國家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每萬戶市場主體有效注冊商標量1項指標和地理標志數量以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數量合理穩定增長1項定性指標,充分體現重慶“一區兩群”知識產權差異化發展以及西部地區知識產權工作的特點。對遠景目標進行了定性描述,提出到2035年,我市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強市基本建成。二是建立完備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三是健全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一流創新和營商環境。四是建立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機制,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五是建設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效能。
《強市綱要》的印發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我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有助于提升我市知識產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助力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以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綱要中涉及的關鍵詞、專業名詞解釋
著作權,是指作者對其作品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或者說,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對文學、藝術、科學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利的總稱。
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養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予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并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
技術事實查明,是指在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中,通過查閱文書和證據材料、調查取證、勘驗、保全等方式,明確技術事實的爭議焦點。
著作權集體管理,是指通過代表著作權人的集體組織授權使用者使用作品并收取報酬分發給著作權人的活動。
專利導航,是指以專利信息資源利用和專利分析為基礎,把專利運用嵌入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之中,是引導和支撐產業科學發展的一項探索性工作。
知識產權運營,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和相關市場主體優化資源配置,采取許可、轉讓、投資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商業活動。
高價值發明專利,是指國際競爭力強、具有較強前瞻性、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具備高經濟價值的發明專利。
文章來源: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