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果斐然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 姚立輝 制圖
2022年,在事關法治建設、民生經濟、國家大事的一場場新聞發布中,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常客”,還常常作“主賓”。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將冬奧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大國擔當”的一項重要承諾認真履行。在司法保護、營商環境建設、文化生態打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主題下,知識產權保護頻頻成為“熱點”和“亮點”。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系統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會上,2022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交出了“答卷”。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潛力巨大,勢能正足。
下好“一盤棋”
過去一年,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同,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落實,社會保護意識持續提升,進一步形成了共謀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一盤棋”的良好格局。
在橫向統籌協調方面,以高標準推動《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下稱《意見》)落實為第一落腳點,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30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單位印發《深入實施〈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推進計劃》,提出114條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進一步明確分工、壓實責任。
經由各部門有機高效、盡責擔當的配合,推進制定修訂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全鏈條各環節加強保護,深化各環節機制銜接,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資源供給和組織保障等方面不斷夯實工作基礎、取得系列突破性進展。
在縱向聯動落實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中央宣傳部、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落實中央年度督查檢查考核計劃,優化完善考核指標,連續三年面向31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和31個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檢查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凸顯,帶動地方黨委、政府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激發了基層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據介紹,各地均已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列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17個地區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全面納入轄區內黨委、政府績效考核。2022年檢查考核初評平均得分較上年又有所提高,其中,17個地區得分超過90分。
會議進一步提出,地方工作要充分考慮《意見》及其推進計劃有關部署,狠抓督查檢查考核落實,加強政策銜接、工作統籌和資源協調,強化上下銜接和橫向聯動,全面推動本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走深走實走細。
唱好“連臺戲”
過去一年,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先行者”踴躍亮相。海南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推行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北京、上海、浙江等8地開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為數據產權制度建設獻力。知識產權保護示范榜樣影響力更大、指導性更強。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在全國23個省(區、市)鋪開,26個典型經驗做法為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奠基鋪路;在建和建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總數達103個,以地理標志為依托的特色經濟蓬勃發展。
聚焦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堅持深化改革,匯智聚力攻克難點,集成創新疏通堵點,立足區域優勢打造亮點,在全鏈條各環節實實在在積累起一批經驗、打造了一批樣板,為知識產權保護“連臺戲”搭好臺、開好頭。
經中央批準,國家知識產權局新增開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創建示范活動項目。2022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方案》正式印發,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6部門啟動了首批示范區遴選建設工作。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優選了64個城市(地區)參評。目前已選出10個城市(地區)開展首批示范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將突出“一城一策”,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審定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國家層面也將繼續補充完善支持政策,強化監督問效。
會議同時要求,地方層面要深入動員部署,大膽探索嘗試。特別是在推動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在“嚴、大、快、同”保護及智慧保護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打造保護高地,發揮輻射效應,引領帶動周邊、本省(市、區)乃至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整體水平提升,讓示范區成為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窗口。
織好“一張網”
2022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1.25分,試點開展的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評估得分為81.68分,整體步入良好區間。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呈現出執法保護更加嚴格有效,維權途徑更加多元便捷,安全利益保障更加務實主動等發展趨勢,有力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過去一年,圍繞著力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審結首批2起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和70起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行政裁決案件,實現新增中央事權落地見效,為維護權利人和社會公眾合法權益拓展了新渠道。知識產權侵權糾紛鑒定工作體系、行刑銜接機制等加快建立完善,暢通保護工作運轉。內外貿一體化、種業振興、網絡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
圍繞有序完善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截至2022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在27個省(區、市)布局建設保護中心和維權中心共計97家,全年辦理維權相關案件7.1萬件,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效能持續提升。知識產權領域信用監管穩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出臺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與市場監管總局加強違法失信信息銜接與共享,同時新確定7省12市參加第二批分級分類監管試點工作,不斷擴大信用監管勢能。
圍繞有效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安全利益,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起技術出口知識產權對外轉讓有關工作銜接機制,加強對外轉讓數據監測;發布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知識產權保護國別指南等指引性文件,加強對企業的專業指導。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22家地方分中心有序有效運行,累計為4000余家企業提供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減少及挽回損失超123億元。
當下,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新需求新挑戰。
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要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大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戰略布局,找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牢牢把握嚴保護方向,持續推進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聚焦實現快保護工作效果,堅持同等保護工作方針,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水平,更好做到知識產權保護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記者 李楊芳)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