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集體管理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6月8日,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和中國澳門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會上3家協會簽署了《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同時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還與中國澳門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簽署了《橫琴地區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合作備忘錄》,保障音樂作品在合作區內合規使用。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是著作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3家協會分別開展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實踐,為完善著作權法治、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促進音樂作品廣泛傳播、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增進版權國際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在會上表示。
提供版權保障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之間的橋梁,一方面幫助著作權人對接作品使用市場,另一方面幫助作品的使用者尋找到需求作品并完成版權追溯。如今,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加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獲得了豐厚的創作回報。
李峻一是中國澳門著名作曲人、填詞人,曾創作了《爛泥》《電燈膽》《孤兒仔》等知名音樂作品,他也于多年前就加入了中國澳門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在他看來,加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益處多多,比如集體管理組織能夠幫助他收取版稅。“關于播放率、演唱會的入座人數等,協會有統一的計算方法,將收入公平地分給不同的會員。”李峻一表示。
對于李峻一的觀點,韋啟良表示贊同。韋啟良是中國香港電影配樂人,被稱為“香港配樂大師”,1994年,他憑借《誘僧》獲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及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韋啟良很早就加入了中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他認為,協會能很好地管理他的作品,定期分配版稅。他希望有更多的作曲人加入協會,更多的人獲得協會的保護。曾創作《畫心》等知名音樂作品的中國香港音樂人陳少琪也表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幫助他管理作品、收取版稅、開展維權等,有力保護了他的合法權益。
劉沁創作了《我明白》《你快回來》等作品,她很早就加入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她認為,將自己的作品交給協會管理,音樂人能夠安心創作,生產更多的精品。
集體管理組織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加強交流。此次3家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在版權宣傳、教育培訓,激勵創作、培養人才,產業合作、規范秩序,信息共享、許可聯動,打擊侵權、維權協作,促進傳播、對話國際等6個方面展開密切合作。比如在信息共享、許可聯動方面,彼此共享演出等形式的音樂作品使用信息,在音樂著作權許可方面加強相互支持和聯動。特別是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和中國澳門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之間將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對合作區內音樂創作者個體難以行使的著作權實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打造該區域內音樂作品著作權許可的高效模式,保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的行業、產業依法合規使用音樂作品,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秩序。
3家協會達成合作,中國香港演出業協會主席許冰心和宋城演藝公司副總裁趙雪瓔、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都非常看好合作前景,同時就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在激勵音樂創作和助力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
應對創作挑戰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不斷完善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
北京大學教授張平表示,此次3家協會達成合作,有利于構建良好的音樂版權生態。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創作又有了新的變化,很多詞曲都由機器人創作。基于此,她提出:機器人寫作需要集體管理機構嗎?
對于這一問題,中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主席陳永華深有感觸。陳永華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能夠填詞譜曲。在這種情況下,協會是否要代替機器人收取版稅?收的版稅交給誰?是交給機器人的開發者還是交給其他什么人?“希望這些問題能很快有答案,因為這種新情況不久就要出現。”陳永華表示。
對于這些問題,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總干事朱嚴政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兼總干事劉平表示,3家協會將充分發揮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作為音樂創作者與音樂使用者之間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釋放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巨大的社會效能,推動音樂版權要素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助力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對于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王志成表示,3家協會要把服務權利人和使用者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廣泛聯系各相關利益方,根據市場和技術發展與時俱進,做好服務工作。同時,要充分發揮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作為權利人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履行集體管理組織的社會責任,維護好中國特色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同時要平衡好權利人之間、使用者之間以及權利人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在推動完善制度、促進發展和深化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提升服務水準,解決創作難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大有可為。(記者:侯偉)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