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東通道滿洲里、綏芬河、同江鐵路口岸通行量突破4500列,中通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入境突破2500列,西通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量超過5000列……一輛輛滿載“中國創造”“中國品牌”的列車駛向歐洲各國,又滿載著歐洲各國的優質工業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回到中國——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起經貿合作新平臺,已成為友好合作的使者、互利共贏的橋梁。
古有絲綢之路駝鈴陣陣,今有中歐班列汽笛聲聲。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中歐班列“朋友圈”越來越大,開行數量和質量持續穩步提升。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歐班列已經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占中歐貿易總額比重從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在浙江義烏,“義新歐”中歐班列從這里出發,飛馳于亞歐大陸,輻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貨品從過去的小商品、日用品,拓展到如今的汽車配件、電子產品、大型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商品。在上海閔行,裝載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參展展品的今年首列“中歐班列—進博號”于近日抵滬,這是進博會參展展品連續第三年通過中歐班列直達上海。經由中歐班列,“中國創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商品也越來越豐富。
“相較于海運,中歐班列時效快,適宜運輸擁有核心專利、品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產品。”廈門大學一帶一路創新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林秀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歐班列不僅加速了我國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出海”,也吸引著歐洲企業來華發展。為此,要重視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構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格局,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近年來,隨著中歐班列網絡越織越密,運力越來越強,各地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與中歐班列深度融合,助推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更能“走得穩”。2022年8月,四川首列“知識產權+蓉歐班列”正式啟程,四川省“知識產權+蓉歐班列”基地也隨之啟動。時隔一年,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印發《四川省“知識產權+蓉歐班列”基地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從基地的功能定位、開展工作形式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有助于基地更好地幫助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開展涉外知識產權能力提升活動,指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等工作,促進知識產權和蓉歐班列深度融合,讓基地成為知識產權服務對外開放的窗口、培育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平臺。
曾經,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送往世界各國;如今,中歐班列成為“新使者”,肩負新使命。相信在知識產權的護航下,這支“鋼鐵駝隊”將繼續跑出共同繁榮發展的“加速度”,為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記者:李倩)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網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