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發布——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位,進一步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同時,全球創新格局保持亞美歐三足鼎立態勢,科技創新中心東移趨勢更加顯著。
報告選取與中國具有可比性的40個國家(其研發投入總和占全球95%以上,GDP之和占世界85%以上)作為評價對象,從創新資源、知識創造、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5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權威的國際組織和國家官方統計調查數據,客觀研判中國在國際科技創新格局中的地位,全面反映中國科技創新投入、產出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進入前15位的發展中國家。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創新”方面,中國獲得41.2分,單項排名第12位。其中,每萬名企業研究人員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第16位,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占服務業出口貿易比重排名第19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56.8萬件,同比增長16.9%。截至2022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4件。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單曉光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指標是檢驗和評價創新能力的公認核心指標,知識產權與創新能力密不可分。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的持續提升,說明我國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過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綜合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屬于中等收入國家,其他均為高收入國家,這意味著中國的創新能力顯著超越處于同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
報告指出,全球創新格局保持亞美歐三足鼎立態勢,科技創新中心東移趨勢更加顯著。北美地區仍是世界創新能力最強的一極,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占全球39.2%。東亞、太平洋地區主要國家上升趨勢明顯,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6國R&D經費投入總量占全球33.1%。
不久前,在2023年頂級科技集群座談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介紹了2023年全球頂級科技集群排名的編制情況,他指出,中國成為全球擁有科技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排名世界前5位的科技集群中,中國的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北京集群、上海-蘇州集群占據三席。
單曉光認為,走好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要以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活動為導向。科技創新活動則要以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為使命,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機遇。
“如今,創新穩居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全民族的創造活力奔涌不息,創新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逐步顯現,我國正向著高水平知識產權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穩步邁進。”單曉光表示。(記者 劉陽子)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