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結果發布——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行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保持穩步發展態勢。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家底’,有助于相關部門進一步發揮好監測引導功能,助力知識產權服務業構建起業態豐富、布局合理、行為規范、服務優質、全鏈條貫通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毛昊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調查顯示,2022年,全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超過2700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專利代理機構總營業收入達465.6億元,平均營業收入為1030.1萬元。知識產權服務業營業收入穩步提升的同時,也吸引著更多從業者加入。截至2022年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約為96.9萬人,較2021年底增長4.4%。
同時,調查顯示,2022年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22年底,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為8.7萬家,與2021年底相比增長3.9%。其中,專利代理機構有4520家,同比增長15.0%;從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機構超過1.4萬家,從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的機構超過9000家,從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機構超過1.5萬家,從事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的機構超過2.2萬家。
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調查顯示,超六成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分布在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區域,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呈現集聚態勢,支撐區域發展成效顯著。同時,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支持創新作用持續增強。調查顯示,2022年,專利代理機構代理專利申請量占全部國內專利申請量的81.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代理率達到89.7%;商標注冊申請代理率為88.3%,其中283家商標代理機構代理作為地理標志使用的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申請1060件,代理率為98.7%。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給知識產權服務業帶來機遇,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態模式不斷深化。調查顯示,2022年,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在技術手段、業務范圍、服務對象等多個方面呈現細分化發展態勢,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知識產權服務業,27.1%的機構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有79.2%的機構利用商業數據庫或商業軟件提高服務質量。
行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報告》提到,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陸續印發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優化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環境,重拳打擊違法違規代理行為,共約談代理機構2100余家,責令整改近1300家,作出行政處罰近300件,累計罰沒1200萬余元,單案最高罰沒249萬元。在諸多利好政策及有力舉措的推動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對于未來行業發展向好的信心進一步增強。調查顯示,2022年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信心指數為61.9分,高于榮枯分水線數(50分)并較上年增加3.5分。
“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法治保障不斷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穩步發展,各類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業務類型更加豐富、業務鏈條得到延展、發展空間更為廣闊。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應齊心協力維護良好行業發展環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龍傳紅表示。
“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完善專利轉化運用服務鏈條等內容,給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要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促進與科技、產業、區域、貿易發展的深度融合。”毛昊建議。(記者 李倩)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