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9】瑞幸遭遇“泰假”在泰敗訴一事,再次敲響警鐘……
商標在海外遭搶注是我國很多企業的煩惱。近日,泰國法庭宣布中國瑞幸咖啡公司訴泰國某公司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等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結果——中國瑞幸咖啡公司敗訴。
早前,面對相似的包裝,中國瑞幸咖啡公司曾發表聲明稱:泰假!瑞幸咖啡沒有在泰國開店。此次糾紛再次為我國企業敲響了警鐘:企業想要“走出去”,提前做好商標布局不可或缺。
商標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是產品特色、質量象征,更承載著企業長期以來建立的聲譽。如不能對商標進行有效保護,將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和商譽的雙重打擊。然而,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因為未開展商標海外布局、獲取海外商標信息途徑有限等原因,其商標在海外遭到搶注。這也意味著,這些企業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開展維權或采取其他應對措施。海信集團就曾遭到商標搶注。1999年,德國某公司在德國申請注冊的“Hisense”商標獲準注冊,且又申請了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等,并且要求了優先權。這令海信集團在歐洲的商標注冊受阻。海信集團經過多年努力,才獲得“Hisense”商標權利。天津老字號“狗不理”的商標曾在日本遭搶注,歷經多年的談判與交涉,才最終拿回了2件商標。
企業又應如何防止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筆者認為,商標通常只有在當地被核準注冊后才能獲得保護。為此,我國企業不僅應在國內做好商標布局,還應盡早在目標市場做好布局。同時,我國企業還可進行相關的商標信息監測或商標預警工作,及時獲得自身商標在海外被侵權信息,以便及早采取相應響應措施。即使已經遭遇侵權,我國企業也應及時了解相應國家或地區的商標法律法規,積極開展訴訟、談判工作,維護自身權益。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我國糕點品牌鮑師傅同樣發現在國外遭遇侵權,并發出了關于遭遇海外侵權門店的聲明:鮑師傅目前僅在國內經營直營門店,沒有在海外開設或籌備中的門店,也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代表鮑師傅在海外經營……值得注意的是,鮑師傅在聲明中指出,該公司將在海外市場,以在國內同樣的決心和力度,以合法方式維護自身的權利。這讓我們看到了我國更多企業對商標海外保護的重視,這也將是未來我國企業“走出去”商標先行的生動寫照。(木葉)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