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03】民生民意“落地有聲” 建議提案“開花結果”(知識產權報)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來,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成果顯著,知識產權事業實現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也愈發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關注,有關知識產權的建議提案逐年增多。
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承辦全國兩會建議提案222件,同比增長30.6%。建議提案內容緊扣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契合知識產權領域重點工作,涵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國際合作全鏈條,內涵豐富、建議務實,充分體現了代表委員對知識產權事業的關心重視和熱切期盼。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過去一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在辦理過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與代表委員溝通聯絡,深入開展聯合調研,通過共商共議凝聚廣泛共識,推動辦理工作高效落實,繼續實現按時辦結率、與代表委員溝通率和答復滿意率3個100%,以實際行動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為增進民生福祉提供了堅實保障。
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孫濤壘提出了關于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意見建議。對于地理標志相關立法,人大代表劉茜就修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提出建議,政協委員崔海洋提出了建立地理標志統一法律制度的相關意見建議。九三學社中央等提出關于完善涉外知識產權法治體系的提案。
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扎實推進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持續加強。結合完善專利法律制度相關意見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宣傳貫徹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審查指南》,引導各方準確理解適用修改內容。
針對完善地理標志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制度實施方案》,實現受理、審查、認定、標識、監管“五統一”。落實好新修改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
針對完善涉外知識產權法治體系等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制定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推動頂層設計不斷加強。
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是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旨在大力推進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全面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列為全國人大20項重點督辦建議之一,涉及11件具體建議。
把重點督辦建議辦出質量、辦出成效——國家知識產權局從產學研合作和知識產權轉化,知識產權助力產業發展和企業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擴量提質等方面梳理出11項具體建議內容,并建立重點督辦臺賬,細化辦理責任,定期調度工作,有序推進落實。
2024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部、金融監管總局組成調研組,邀請劉銘杰、戴彩麗、王杜娟3位人大代表參加,圍繞專利轉化運用和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赴山東青島開展專題調研,深入了解創新主體、經營主體實際需求,現場回應代表意見建議,推動各方達成辦理共識。
建議里中肯的意見陸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國家知識產權局全面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國家知識產權局等22個部委組成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進機制高效運行,圍繞科技、產業、企業、金融等領域出臺50余項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指導完成全國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134.9萬件存量專利盤點和價值分析,形成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組織與45萬家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匹配推送;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出臺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等系列政策文件,指導認定第二批專利密集型產品3000多件,產值超9400億元。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聚焦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崔雪琴提出了在相關職能部門設置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服務中心的建議;人大代表劉銘杰、葉繼聯和政協委員司徒國海不約而同地提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支持力度的建議提案。
結合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崔雪琴代表的建議進行了積極回應,并專程陪同崔雪琴代表調研河北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醫藥產業相關維權援助工作站,了解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維權工作情況。該代表還被聘請為河北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行風監督員”。
結合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加大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支持力度等相關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登記全流程無紙化辦理,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部門開展2024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指導地方健全風險分擔補償機制、豐富質押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會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加大《專利評估指引》國家標準推廣實施力度,推動銀行等各方提升專利評估能力,為專利轉化運用提供基礎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已批復建設124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分布在全國29個省(區、市),備案的各類創新主體超19.3萬家,其中75%以上為民營企業。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有效助力民營企業破解融資難題。(記者 張彬彬)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