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段動聽的旋律可以瞬間從首爾傳到圣保羅,一首輕快的歌謠能讓東京和開羅的聽眾同時打起節拍。近期,代表全球錄制音樂行業的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發布的《全球音樂報告2025》(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錄制音樂產業總收入達到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這也是該產業連續第十年實現增長。
從不少歌手演唱的征服全球的旋律,到AI創作的新穎曲調,音樂產業正在用創新證明著自己的無限可能。而在音樂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知識產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解鎖音符背后的價值密碼
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蘊含著無限的創意與價值。從傳奇巨星到當代頂流,音樂人的創作價值正通過版權經濟持續釋放——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從邁克爾?杰克遜的遺產管理機構以至少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這位已故音樂巨星的半數曲目,包括母版唱片所有權和歌曲的出版權;泰勒?斯威夫特以“重錄專輯”策略奪回版權主導權,她的《1989(Taylor's Version)》首周銷量超150萬張,再次印證了創作者IP所具備的強大且持久的價值。
在眾多音樂獎項的頒獎典禮上,在那些廣為流傳的經典電影中,音樂也展現出巨大的版權價值。影視音樂的版權經濟有著驚人的長尾效應: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恒》、日本動畫電影《煙花》的主題曲《打上花火》等優質音樂IP,跨越時間與媒介的界限,持續散發著迷人魅力,實現著商業價值的轉化。
科技助力音樂騰飛
如今,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為音樂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人工智能作曲為例,由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研發的AI作曲系統,能夠創作出交響樂、室內樂等多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為古典音樂的創作增添活力;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開發的AI音樂創作工具,則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音樂風格和情感基調,自動生成符合要求的音樂作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音樂創作需求。不過,針對AI訓練過程中涉及的版權邊界等問題,各國仍在持續深入探討,力求找到平衡創新與權益保護的最佳方案。
科技不僅推動了音樂創作,還重塑了音樂版權運營模式。如利用體積視頻技術,通過三維掃描等比還原歌手年輕時身形樣貌,打造出的虛擬演唱會,不僅改變了傳統音樂演出的商業模式,還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隨著生成式AI和實時全息技術的升級,虛擬歌手在演唱會上甚至能根據觀眾喊話即興改詞,讓粉絲們切實感受到了虛擬偶像的“真實”魅力。
近年來,流媒體的興起更是改變了音樂的傳播和消費方式。《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音樂流媒體收入達204億美元,占錄制音樂總收入的69%,超過2003至2020年每年錄制音樂行業的總收入。以Spotify、Melon等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讓音樂得以觸達全球數十億聽眾。與此同時,日益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在流媒體的助推下相互碰撞、融合、創新,催生出眾多新的音樂流派和風格,滿足了不同聽眾群體多元化的音樂需求。
版權護航產業蓬勃發展
在音樂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加強對音樂版權的保護?音樂版權怎樣進行科學管理?AI生成音樂的版權邊界又在哪里?這些問題成為全球音樂界關注的焦點。全球許多國家的政府、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以及音樂企業都高度重視音樂版權的保護和管理,通過一系列舉措,為音樂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音樂版權保護方面,許多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音樂作品的創作、傳播、使用等各個環節作出細致規范并積極推動國際版權合作,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協議,確保音樂作品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有效保護。同時,眾多跨國音樂巨頭也積極行動,運用技術防護、全球法律行動和創新商業模式等手段,構建起完善的版權保護體系。
以韓國為例,該國政府持續完善法律法規,不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設立專項資金、提供政策優惠等,支持音樂產業的發展。韓國的音樂企業在運營方面將音樂與影視、綜藝、游戲等產業深度融合,開發出多種衍生產品,實現了音樂版權價值的最大化。
歐盟則注重發揮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作用。德國音樂版權協會組織——音樂演出和作品復制權協會(GEMA)作為歐洲最大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之一,通過與音樂創作者、表演者、唱片公司等廣泛合作,對音樂作品的版權進行集中管理。GEMA代表會員與各類音樂使用者進行授權談判,收取版權費用,并將這些費用合理分配給版權所有者。此外,GEMA還與各大流媒體平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確保音樂創作者在數字音樂領域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為應對AI生成音樂的版權邊界等問題,各個國家或地區也積極推出創新舉措。2024年,美國田納西州出臺《確保肖像語音和圖像安全法案》(ELVIS),旨在保護包括表演者、音樂家在內的藝術家免受AI的侵權。同年,GEMA出臺規范音樂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的綱領性文件,并提出相關指導原則。
如今,音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引領著世界的潮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將2025年世界知識產權日活動的主題定為“知識產權和音樂:感受知識產權的節拍”,希望這充滿力量的節拍,能讓更多動人的旋律找到歸屬,讓更多創作者的才華閃耀光芒。(記者 李星儀 采寫)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