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自治縣)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教委(教育局、公共服務局)、科技局(科創局)、經濟信息委(經信部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細化實施《重慶市人民政府、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建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專利轉化運用的若干措施》,縱深推進全市2025年專利轉化運用工作,進一步促進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專利轉化運用工作實現以下目標:
——轉化效益持續提升。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3%。專利轉讓許可30000次以上,高校院所存量專利轉化實施率10%以上。
——企業能力持續提升。推動500家中小企業實現專利產業化,打造一批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50家以上。新增專利產品備案3000項以上,關聯專利10000件以上,新增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100項以上。
——金融效能持續提升。知識產權投融資金額40億元、惠及企業500家以上。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1單以上。
二、工作內容
(一)持續發力盤活高校院所存量專利
1. 加強增量專利動態盤點。各區縣要在2024年度存量專利盤點盤活工作成效基礎上,組織轄區內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對2024年以來新增的專利加強盤點入庫,進一步擴充專利轉化資源庫。2025年全市可轉化專利進入國家專利資源庫達到3萬件以上,實現新增專利盤點全覆蓋。
2. 開展入庫專利評價。各區縣要組織轄區內的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進入國家專利轉化平臺,按產業領域開展可轉化專利評價,建立我市企業與外省市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專利對接渠道。2025年全市參評企業數量達到1000家以上,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的參評率達到100%。
3. 用好盤活系統開展精準對接。指導全市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通過專利盤活系統開展線上轉化對接活動。各區縣要發揮相關服務機構和平臺作用,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等新工具開展專利轉化對接,積極推廣“一對多”專利開放許可轉化方式,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一月一鏈”投融資對接等線下活動。2025年有市級以上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區縣開展對接活動3次以上,其他區縣開展對接活動1次以上。
(二)聚力開展知識產權強鏈增效
4. 探索建設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鼓勵有條件的區縣結合區域重點優勢產業,依托產業鏈骨干企業等開展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建設試點,探索構建可持續運行的專利池,形成“專利信息共通、交叉許可共享、侵權風險共御”的協同機制。2025年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416”科技創新布局重點產業領域建立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3個以上。
5. 開展重點產業專利導航服務。引導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產業專利導航中心、專業化市場服務機構主動對接關鍵技術攻關、產業強鏈增效等任務,針對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實施產業專利導航項目,推廣應用專利導航成果。2025年組織實施產業專利導航項目20項以上,為重點產業招商、創新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6. 加強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和出庫。各區縣要篩選具有技術研發能力和專利產業化基礎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入國家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加強在庫企業的專利信息分析,協同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展專利優先審查、快速預審等業務,促進專利技術轉化應用。2025年,力爭完成300家以上企業進入國家培育庫,實現企業出庫50家以上。
(三)培育壯大專利密集型產品規模
7. 加強政策引導。各區縣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將激勵政策導向從專利申請獲權的前端向專利密集型產品、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后端轉變,以促進專利產業化運用為重點,全面開展本轄區內的專利產品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工作,引導更多企業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專利產品。2025年新增專利產品備案3000項以上,關聯專利10000件以上,新增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100項以上。
8. 加強宣傳推廣。各區縣要推動構建專利密集型產品宣傳推廣體系,搭建合作交流平臺,貫通備案組織、產品認定和政策促進工作鏈條。通過集中成果展等形式,宣傳推廣企業專利密集型產品創新成果,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充分對接各類產品推廣渠道,搶占國內外市場先機,推動優質企業和產品項目招商落地。2025年組織專利密集型產品宣傳推廣覆蓋企業2000家以上。
9. 加強金融協同。各區縣要篩選專利密集型產品集中的“白名單”企業向銀行金融機構精準推送,為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推動建立專利密集型產品評估模型,支持銀行金融機構合作開發以專利密集型產品價值評估結果為依據的金融產品,廣泛宣傳專利密集型產品的典型案例,不斷提高產業專利“含金量”和核心競爭力。
(四)完善多元化專利轉化運用路徑
10. 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各區縣要常態化組織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探索知識產權企業“白名單”雙向推送工作機制,搭建銀企交流平臺。鼓勵商業銀行在產業園區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合授信,推動建立知識產權融資項目數據庫。鼓勵商業銀行基于各類知識產權進行組合質押融資。支持商業銀行將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數據權益等納入可質押知識產權范疇。2025年實現知識產權投融資金額40億元,惠及企業500家以上。
11. 強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積極探索圍繞專利開放許可等促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金融產品。支持有條件的銀行建設知識產權融資特色機構,鼓勵商業銀行結合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標準及智能化評估模型工具,建立知識產權價值內部評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知識產權資產支持證券(ABS)、資產支持票據(ABN)等業務模式,運用資本市場工具促進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保險機構為知識產權創新企業提供綜合保險方案,全面開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類、海外維權類等保險業務。2025年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1單以上。
12. 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各區縣要指導轄區內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平臺建設,加強專利轉化運用協同,在高價值專利培育、供需對接、盤點盤活、金融服務等環節精準發力。加快推進兩江新區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升級。做好專利轉化服務機構跨區域協作,培育一批專業性強、信用度高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和專技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建立市知識產權局、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衛生健康委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聯動和政策協同,加大對區縣專利轉化運用工作的支持指導力度。
(二)加強考核督導。強化專利轉化運用結果導向,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度、專利轉讓許可次數、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件數、專利產業化率等指標納入相關評價考評體系,形成市級部門和區縣協同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工作的生動局面。
(三)加強示范引領。鼓勵各區縣從政策制定、項目推進、活動組織、市場化機制等方面總結經驗、凝練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推動形成長效機制。市級部門將開展2025年度專利轉化典型案例征集評選,努力營造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的良好氛圍。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5年4月11日
文章來源: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