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依托已有的游戲、影視劇等內容獲取收益之時,內容生產者的付出誰來“買單”,由此產生的紛爭如何評判?在游戲直播、游戲短視頻領域,這一問題亟待解答。
近日,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舉辦的網絡游戲內容知識產權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在游戲內容的權屬問題上形成共識并認為,網絡游戲作為智力成果應當受到保護,后續的使用與傳播應當獲得網絡游戲開發者的授權許可。
短視頻闖入,改變網絡游戲生態
近年來,互聯網的流量效應風頭正盛。2018年,短視頻站在了互聯網流量風口,涌現出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好看視頻、微視等產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
自去年至今,經過一年多的迅猛發展,從用戶量、活躍度、行業競爭來看,短視頻平臺不斷接近用戶天花板,并開始在細分領域深耕,其中網絡游戲成為頭部短視頻平臺的首選。自2018年開始,多個短視頻平臺開設直播窗口,以商業化方式召集、組織游戲主播直播市場上的熱門游戲。更有短視頻平臺高調入局游戲直播,拋出類似“百萬游戲創作者扶持計劃”這樣的策劃。
短視頻闖入游戲直播領域,其原因清晰可見。網絡游戲擁有廣大的用戶群體,用戶黏性強、變現成功率高。據西瓜視頻發布的視頻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游戲類短視頻的平均播放量已經超過6000萬,且日均原創發布量也在西瓜視頻所有類別中排名第一,而巨大播放量帶來的則是巨大的商機。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陶乾認為,區別于傳統視頻網站,現在的短視頻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具有多元互通性。用戶在看短視頻的同時,能夠切換到主播的直播平臺、電商平臺;在視頻內容方面,短視頻平臺更重視內容的社交性與互動性,粉絲與主播可以通過平臺互動;在服務支持方面,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服務也更多元,如視頻剪輯與美化、虛擬禮物打賞、視頻推廣等;在營利模式上具有非直接性,涉及廣告植入、粉絲打賞、電商推廣與平臺補貼等。
然而,當短視頻平臺依靠游戲直播、游戲短視頻衍生出直播、電商等產業生態,并賺得盆滿缽滿時,游戲內容生產者付出的智力和汗水誰來付費的問題越發突出,由此,使得我國在網絡游戲版權生態領域出現了一系列紛爭。
利益沖突多,再創作應先獲許可
國內網絡游戲版權多掌握在“早起者”手中,比如網易、騰訊、盛大、完美等。在游戲直播的市場競爭中,游戲開發商占據先發優勢,與直播平臺形成正面對壘。
游戲直播方與游戲開發者間發生利益沖突的案例并不鮮見。2014年,網易公司就因YY直播、YY語音未經授權傳播《夢幻西游2》游戲畫面,將其運營公司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2017年11月,法院經審理認為,游戲軟件的權利人是游戲畫面作為類電作品的“制片人”,遂判決華多公司賠償網易經濟損失2000萬元。
“目前我國在網絡游戲版權生態領域出現的一系列爭議,涉及游戲版權人、游戲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以及游戲主播、游戲玩家等。我們需要明確,各直播平臺之所以開展游戲直播業務,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這一商業模式蘊含的巨大經濟利益,并可以通過用戶打賞、植入廣告等多種方式來變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認為,如果沒有商業利益的驅動,直播平臺不會開展直播業務。只要是出于商業目的的游戲直播行為和游戲短視頻傳播行為,不管玩家或者主播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具有獨創性貢獻,是否形成新的作品,都必須獲得游戲著作權人的授權。
“網絡游戲開發者是網絡游戲直播、短視頻等衍生行業的‘奶娘’,應該給‘奶娘’付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盧海君將網絡游戲開發者形象地比喻為“奶娘”,并認為在包括音樂、影視在內的文娛產業生態鏈條中,作品的創作、表演、傳播的權利分配與授權許可機制是非常清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平臺、自媒體等對作品的使用均須獲得相應權利人的許可,“網絡游戲作為智力成果應當受保護,后續的使用與傳播當然應獲得網絡游戲開發者的許可”。
支持原創,寬嚴并濟保持產業生命力
除了利益紛爭,短視頻與游戲的責權爭議也比比皆是。比如,頭部游戲主播借助游戲內容吸引流量,獲取打賞、廣告投放,并與短視頻平臺共享變現收益,那么短視頻平臺對于主播內容是否應該事前審核內容權屬?主播的游戲短視頻內容如果構成侵權,平臺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
陶乾認為,目前游戲短視頻多需要截取游戲運行的畫面片段,對于這類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必須注意到我國《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條款采取的是封閉式規定:“應重點考察使用目的,對此問題的判斷上,必須關注到行業生態、經濟利益鏈條與平臺的商業模式。主播的游戲短視頻內容如果構成侵權,平臺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需要個案分析。”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涌律師認為,現行司法實踐對網絡游戲有兩種保護路徑:第一,是將網絡游戲中的元素作為獨立的作品進行保護,如將搜索引擎作為軟件作品進行保護,網絡游戲中的美術、文字、音樂、游戲規則等滿足獨創性時亦可獲得保護;第二,從網絡游戲整體保護的角度,網絡游戲在終端設備上運行所呈現出的連續動態游戲畫面,可歸入類電作品進行保護。
北京大學教授盛杰民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對網絡游戲與短視頻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涉及游戲開發商、游戲玩家、直播和短視頻的主播,還有平臺和主播公會。“對于新的行業,需要了解足夠的信息才能做專業的判斷。我們要秉持寬容、謹慎的原則,要給新事物發展的空間,不能管死,要給產業充分發展的機會。”盛杰民說道。
“一定要保護原創人的利益,如果沒有對原創的保護,那整個產業就沒有生命力了,后來的人做得再精彩也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平說,保護原創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也是與會專家達成的共識。
作者:郝天韻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10日
文章來源:國家版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