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9月1日正式實施。 2016年,國務院批準鄭州、洛陽、新鄉3個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過4年建設,鄭洛新三市研發投入達到335.8億元,占全省的5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78件,為全省平均水平2.78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92.8億元,占全省的82.4%,創新實力明顯提升?!稐l例》在第二十五條、二十八條、三十一條、五十條和六十一條中,分別提到如何鼓勵、支持、服務、保護好知識產權。
2020年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收官之年,1月初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傳遞出了“加強知識產權頂層設計、加快制定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的鮮明信號,而我省的《條例》內容,正與之高度契合。用好知識產權,正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競爭力。
《條例》中五提知識產權,鼓勵開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
在《條例》發布會上,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新民表示,“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自創區發展需要,向自創區下放項目審批等權限,做到應放盡放。”“自創區作為科技創新和改革政策先行先試的區域,應當樹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價值導向和評價標準。”給予了自創區對于創新最大的權力和寬容。相對應的是,《條例》中規定了一系列細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大膽嘗試。
為了促進知識產權的應用,《條例》在第二十五條中規定,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知識產權聯盟,開展產學研用合作。
為了保護好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條例》在第二十八條中規定,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的知識產權扶持政策。支持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建設,推行知識產權與專利產品許可交易新模式,形成知識產權基礎流動性市場,實現知識產權快速轉移轉化;支持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開展與知識產權交易聯動的質押融資新服務。
為了增強知識產權市場的活力,《條例》鼓勵放水養魚,在第三十一條中提到,自主創新示范區應當推進科技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擴大開放。
為了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條例》在第五十條中指出建立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型補償機制。省人民政府、自主創新示范區所在地省轄市人民政府可以采用設立風險補償資金等多種形式,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
為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條例》還在第六十一條中提到,自主創新示范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質押融資模式領跑全國,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收獲點贊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知識產權在發展中的戰略作用日趨增強。
2006年,交通銀行發放第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這是我國金融機構首次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認可。
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6家地方知識產權局作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拉開我國專利質押融資的序幕。
2016年,《河南省建設支撐型知識產權強省試點省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建成全國中部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設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
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再次提出“高標準建設中部知識產權運營體系。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組建中部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依托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建設知識產權網上實時評估系統和競價系統,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工作”。“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促進專利權、注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成功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企業,給予貸款利息補貼”。組建中部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迫在眉睫。
2018年12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依托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簡稱國家試點平臺)。這正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先行先試的“河南落點”。
國家試點平臺的品種暫定為專利商標申請權、所有權、使用權和專利產品。采取“交易所+銀行+保險+物流”的聯動服務新模式,收獲了政府、專家、企業等多方點贊。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在調研中連連夸獎,“這是‘河南創造’,可操作性強,填補了國內知識產權運營方面的空白,一定要好好呵護”。猶如梧桐樹吸引鳳凰來,除了本土企業的積極參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昌、杭州、合肥等地的研究所、科技型、新能源、智慧交通、高端制造等領域的企業紛紛排隊等待掛牌,深圳企業甚至“組團”前來洽談。
專家學者眾議,如何讓知識產權“乘風破浪”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數據,2019年,國內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3件;年內注冊商標640.6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累計達2521.9萬件,平均每4.9個市場主體擁有1件注冊商標。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而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指出,我們應認識到,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知識產權運用轉化率較低,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力度不夠,全社會尊重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
國家和省里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多年來投入了大筆費用,如何讓投入變成產出?眾多中小型企業,發展初期往往面臨經營利潤難以彌補研發開支的困局,如何破解企業難題?
省財政廳、民建河南省委、省商業行業協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環境學院、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省現代工程管理研究院、鄭州財經學院的專家學者們,除了對《條例》支持知識產權感到興奮,也紛紛支招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如何用好國家試點平臺的優勢,讀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做好交易運營服務,幫助企業以《條例》為航船“乘風破浪”。
省政協委員、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長征問道:“目前,知識產權交易缺乏退出通道,‘三個機構給你評四個價格’,定價權模糊,存在定價難、交易難、融資難、退出難等多個難題,作為知識產權的‘淘寶’,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是如何解決的?”
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陳輝杰回答:“我們從專利產品交易開始,為創新主體服務,核心權利讓渡給了掛牌方,你的交易你定價。進場簽約→中介盡調并出具報告→核準掛牌周期→企業自主定價→買賣自主成交→每日清算→自主提貨→掛牌期滿強制交割→退出市場,整個流程清晰,公開、公正、公平,可操作性強。”
省商業行業協會會長何宏劍說:“用好這個平臺,科技部、科技廳會很高興,投入的項目經費有沒有產生效果,通過平臺就可以檢驗出來,不像以前交個報告,給社會帶不帶來助力不好評估。對于平臺,要注意讓市場調節資源,網上交易要能真實反映消費者的內心狀況,或者接近一致。”
民建河南省委副巡視員李峰建議:“南京成立產業經濟研究院,將知識產權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了起來,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應該把專家、企業、高校三方結合起來,打造發現價值、創造價值、挖掘價值的特色平臺,產權明晰,權責清晰,讓知識更好地服務社會。”
鄭州財經學院副教授喬嬌嬌表示:“要用好平臺,把平臺的作用,知識產權的價值,做進一步宣講,讓更多的企業獲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李綱說:“現在有一個誤區,高校里的一些學者,為了評職稱拿補貼而做研究項目。他們也知道自己做的東西不太接地氣,卻無力改變。未來的評價機制應該是,用效益說話。你說你的專利好,你把它變現看看,我要的是你的專利轉化效益。要讓知識產權交易走入高校,開設知識產權交易課程;不能跟現在一樣,只搞知識產權法學教育,只研究怎么維權,而不研究市場化交易。這說明知識產權市場化的程度還不夠,要從評價機制上做文章,比如“誰的知識產權轉化價值超過1000萬元,直接給他晉升職稱,活力立馬就激發出來了。”
鄭州財經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可說:“我們看問題一定要知道暗礁在哪里,知識產權作為非標類產品,需要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從法律維度辨別交易風險,要提前同政府部門溝通,事先從法律上做好防控。”
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董事長陳有亭總結說:“推進知識產權交易、促進科技創新、經濟轉型,服務好自創區建設,《條例》的實施既是鄭洛新三市的重大機遇,也是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的重大機遇。作為知識產權交易與質押融資聯動服務的先行者,必須以市場化為船,以知識產權質量提升為帆,才能和企業一起乘風破浪。”
文章來源: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網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