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是促進創新的關鍵一環。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5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方案》有關情況。
“《方案》是新時代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的‘施工圖’,從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出發,系統解決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誰來建’和‘怎么建’的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介紹,《方案》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建設思路、兩個階段性目標、七方面建設任務和四方面保障措施。
從嚴格保護延至精準高效保護
實施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重的“雙軌制”模式,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走出的一條特色化道路。《方案》突出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嚴導向”,在鞏固拓展已有成果的同時創新施策,對全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持續開展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等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加快構建有機銜接、協同高效的知識產權執法司法體系,以法治力量更好護航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建設。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方面,2023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適用懲罰性賠償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數量同比增長117%,判賠金額同比增長3.5倍,其中,技術類案件平均判賠額達到每件約1241萬元,顯著提升了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在加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佟波表示,該局最新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兩年的“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行動,針對重點領域、重點產品、重點市場和重點環節,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有關部門將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執法司法制度適用,加強執法司法專業指導,重拳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規范與保護同等重要,《方案》對加大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力度等工作作出設計。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副主任萬勇介紹,自開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以來,截至2023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通過提出抗訴和制發再審檢察建議監督再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超6100件,移送了一批涉嫌犯罪線索和商標惡意注冊線索,遏制惡意訴訟行為取得積極成效。結合今年正在全國部署開展的“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強涉企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重點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生效裁判監督,促進商標和專利授權確權領域標準統一。
《方案》繼續推動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產權執法司法尺度不統一、程序復雜、保護機制效率不足等制約創新發展的體制性難題,圍繞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強化專利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等工作提出針對性要求。
“知識產權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在統一司法標準、提高案件質效、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整體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丁廣宇舉例介紹,通過這項機制改革,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區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上訴率、再審申請率分別在5%至6%之間、0.4%至0.7%之間,遠低于全國知識產權案件平均數值。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堵點、難點研判,深化促進民事賠償、行政履職、刑事訴訟等依法協同。
聚焦以行政保護助力“高效解紛”,上海市打造了“快調+速裁+精審”專利行政裁決審理模式,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為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作出示范。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余晨介紹,上海市將以專利法實施細則賦予直轄市的區專利行政裁決權為契機,加快推動建立市區兩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體系,讓《方案》部署落地見效。
從管理機構協同走向社會共治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離不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方案》部署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提出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共治體系,進一步對知識產權保護組織體系和全要素體系作出詮釋。
快保護機構是建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已支持地方布局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71家、快速維權中心42家,為創新主體和經營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綜合服務,對快保護工作形成關鍵支撐。
“這些機構在建設運行中注重與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布局相結合、與地方保護體系建設相結合、與知識產權審查工作相結合;不斷加強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對接,與知識產權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對接,推動快速協同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郭雯介紹,按照《方案》部署,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努力推動形成以國家級快保護機構為支點、各級各類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為延伸,梯次布局、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有力支撐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
從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機構協同,走向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共治體系,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健全社會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具體體現。按照《方案》部署,重點在于堅持政府引導和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調解組織、仲裁機構、公證機構、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方力量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作用。
有關部門著力推動共治體系呈現“實景”。在建設知識產權調解、仲裁等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推送案件調解成功率達80%;會同司法部推進知識產權仲裁工作,2023年全國29個省(區、市)121家仲裁機構處理仲裁案件5249件。在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對知識產權領域失信行為予以規制,加大對知識產權服務業信用監管力度。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努力凝聚社會共治的保護合力,通過制定國家標準引導行業自律和規范建設,發布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等典型案例,推廣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經驗做法,不斷提升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到2027年,立足當前知識產權保護重點難點問題實現主攻突破,滿足未來一個時期發展需要;到2035年,對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具體任務,基本實現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保護能力現代化。沿著《方案》繪制的“施工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迸發出更強大的能量。(記者 李楊芳)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